焚膏油以繼晷 恒兀兀以窮年 ——我省高校5項冷門絕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研究專項

光聽名字就知道,,冷門絕學是不為世人所熟知的文化傳承。雖然研究門檻高,、研究群體小、成果產(chǎn)出難,但冷門絕學對于傳承中華文明,、保存民族記憶,、守護文化安全的重要價值是不可替代的。

近日,,我省3所高校5項冷門絕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研究專項,,包括陜西師范大學申報的“陜西古舊地圖整理與研究”、西北大學申報的“中國古代歷法中的‘步五星術(shù)’研究”“絲綢之路古代地圖整理與研究”“漢傳佛教阿育王文獻整理與研究”,、西北政法大學申報的“蒙古文法律典籍漢譯文本的整理與研究”,。人們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,高校中有這樣一群學者,,他們滿懷熱忱而又坐得住冷板凳,,滿懷理想而又能下得了苦功夫,他們在探索文明脈動的艱辛歷程中,,闡釋獨特的文化遺產(chǎn),,講好中國故事、傳遞中國聲音,,自覺為培育文化自信貢獻力量,。

地圖里的山川風物

與浩如煙海的古籍相比,流傳至今的古地圖要稀少得多,,研究者也寥寥無幾,。“在古代,,很多地理文獻都以‘圖志’為名,,但文字流傳起來容易,地圖的制作,、翻印卻要艱難許多,。所以,很多地理文獻流傳到后世,,其中的地圖就亡佚了,。”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說,。

古地圖是發(fā)現(xiàn)歷史,、了解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的至寶,。從最基本的交通路網(wǎng)、山川,、城邑到風俗物產(chǎn),、地域文化、宇宙觀念,,在古地圖中都能找到相應(yīng)信息,。千百年過去了,地圖上的山川風物如今何在,?席會東在古地圖的導引下,,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奔走了17年,一點點開辟出古地圖研究的新方向,、新路徑,,就有了“絲綢之路古代地圖整理與研究”項目。

撒馬爾罕,,絲綢之路上的商貿(mào)樞紐,,中國古代傳過去的養(yǎng)蠶絲織、造紙技術(shù),,至今仍是許多當?shù)厝速囈陨娴氖炙?。席會東回憶道:“當?shù)匾晃辉旒垙S的老板告訴我,他們現(xiàn)在用的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造紙技術(shù),,造出來的紙比現(xiàn)代工藝造的紙品質(zhì)更好,。在布哈拉、馬什哈德,、大不里士等中亞和西亞絲路城市,,我也遇到了許多傳承中國陶瓷器制作技藝的大師和一些工作室,他們甚至比我們國內(nèi)傳承得更好,?!?/p>

“這是絲綢之路上共有的文明記憶?!毕瘯|表示,,“反映絲綢之路的古地圖分為中國、伊斯蘭和西方3大譜系,,我要做的就是把這3個譜系的古地圖貫通起來,,整理并闡釋好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互學互鑒的珍貴遺產(chǎn),講好屬于全人類的絲路故事,?!?/p>

目前存世的陜西古舊地圖,總數(shù)至少有8610幅(套),,為全國之最,?!拔覀儗⒚拧⒄憩F(xiàn)存陜西古舊地圖的基本情況,,建立數(shù)據(jù)庫,并分為中文輿圖,、外文古舊地圖兩類進行專題研究,,通過‘陜西古舊地圖整理與研究’項目,全面系統(tǒng)梳理三秦富集的古舊地圖遺產(chǎn),?!标兾鲙煼洞髮W西北歷史環(huán)境與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研究院院長王社教說,“這不僅能推動相關(guān)學術(shù)研究,,還能推動秦嶺,、黃河、古都,、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(fā),,促進陜西旅游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,助推陜西文化強省建設(shè),?!?/p>

典籍中的文化交融

蒙古學很冷門,作為學科分支,,蒙古文法律典籍研究則更為冷門,,門檻也更高。

“往往是懂法律的不懂歷史,,懂歷史的不熟悉法律,,好不容易有個既懂法律又懂歷史的,少數(shù)民族語言又是一道坎,。就算有人3項都會,,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又不好說。一遍遍篩選下來,,國內(nèi)做蒙古文法律典籍研究的學者不過10人左右,。”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副教授楊強言及于此,,無奈地笑了笑,。

楊強在蒙古法制史領(lǐng)域耕耘了近20年。在他看來,,蒙古文法律典籍研究雖然小眾,,卻有實實在在的學術(shù)價值和時代價值。

“例如,,西方學者曾斷言蒙古文明是一種停滯的文明,,但蒙古文法律典籍的研究成果證明,,蒙古文明在發(fā)展過程中有3次大的轉(zhuǎn)型。憑這一點,,我們就可以有力地駁斥西方學者的論斷,。”楊強說,,“但是,,要把民族交流、交往,、交融的歷史事實搞清楚,,我們依然任重道遠?!?/p>

胸懷抱負,,楊強申報了冷門絕學項目“蒙古文法律典籍漢譯文本的整理與研究”。該項目所研究的4部法典,,正是蒙古族,、藏族、滿族和漢族融合發(fā)展的重要結(jié)晶,。

“做好這項研究,,我們就能較好地闡釋民族融合在中華法制文明演進過程中的作用,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?!睏顝娦判臐M滿地說。

與楊強不同,,西北大學歷史學院李利安教授更加關(guān)注中印文明交流,,由他主持的“漢傳佛教阿育王文獻整理與研究”項目就涉及此領(lǐng)域。

阿育王是印度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,,很多佛教文化現(xiàn)象均與其直接相關(guān),,他對中國佛教、文化,、社會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,。中國至今仍保留有大量與阿育王相關(guān)的漢語文獻和佛教遺跡。

阿育王研究自19世紀以來就成為國際學術(shù)熱點,,但國內(nèi)的相關(guān)研究長期以來不夠系統(tǒng)全面,。

然而,西方學者寧愿使用殘缺的梵文資料,、巴利文資料,,模糊不清的希臘羅馬資料,也不愿正視時代久遠、體系完整的漢語阿育王文獻,,這已成為國際學術(shù)領(lǐng)域的一個遺憾,。

李利安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帶領(lǐng)團隊系統(tǒng)梳理漢語阿育王文獻,,為更加深入認識絲綢之路上中印文明交往作出新的貢獻,。

星空下的守望傳承

記者在西北大學科學史高等研究院見到唐泉教授時,他正忙著研究中國傳統(tǒng)歷法中的“步五星術(shù)”,,黑板上寫滿了推導步驟,。

歷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核心內(nèi)容?!耙话銇碚f,一部完整的中國傳統(tǒng)歷法通常分為七章,,其中第七章就是‘步五星術(shù)’,,專門討論金、木,、水,、火、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(guī)律,,集中體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對行星運行規(guī)律的認識水平,。”唐泉介紹,,“從我國西漢到明末時期,,正式頒行過的歷法有50多部,到了明朝末年,,已鮮有學者通曉中國傳統(tǒng)歷法的編制思想與方法,。”

“從2011年出版的二十四史來看,,其中關(guān)于傳統(tǒng)歷法中‘步五星術(shù)’的內(nèi)容還有很多錯誤,,如常數(shù)、術(shù)文,、算表等,。”唐泉說,,“我們首先要??彼袣v法中與‘步五星術(shù)’有關(guān)的文字,然后通過算理分析搞明白古人計算行星運動的核心算法,,從而在整體上把握中國古代行星理論的發(fā)展脈絡(luò),。”

為了討論中國古代行星理論的計算精度,唐泉選擇了不同朝代的一些代表性歷法,,借助計算機編程計算出金,、木、水,、火,、土五大行星的位置,同時利用現(xiàn)代天文學計算軟件提取五大行星的理論位置,,通過比較計算結(jié)果與理論結(jié)果,,更加客觀地評價中國古代行星理論在整個古代文明天文學發(fā)展史上的地位。

唐泉說:“以火星為例,,北宋《紀元歷》對火星視位置計算的最大誤差基本能控制在5°以內(nèi),,大致與400多年后哥白尼對火星的計算精度相當,這就很能說明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(fā)展水平,?!?/p>

中國古代天文學很“高冷”,唐泉卻耐得住冷清,?!叭绻覀儾蛔鲞@項研究,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精髓可能就從此不為后世所知了,。20年前,,我在導師曲安京先生的指引下,邁入了這一研究領(lǐng)域,,當時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史研究團隊包括學生在內(nèi)只有3人,,如今這個隊伍已經(jīng)壯大到20多人?!?/p>


原文鏈接:http://esb.sxdaily.com.cn/pc/content/202102/27/content_749623.html

< 上一篇

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關(guān)于開展向“三秦楷?!甭飞窂埨淄竞臀鞅贝髮W中亞考古隊學習的決定

黃土地上的行者——記西北大學地質(zhì)學系教授王家鼎及其團隊

下一篇 >